-01-
天才与天才病的区别
天才儿童的定义
美国天才儿童协会沿用了70年代美国联邦教育署的定义,把天才儿童定义为在某一个和某多个方面表现出超常能力,或者是潜力的儿童。
在我国呢,中科院心理所的施建农教授进行了很多的研究,用五大标准界定天才学业成绩,界定天才的标准,它的标准包括学业成绩大于平均水平两个标准差,表现优于比自己大两岁或两岁以上的人,群体智商在130以上,表现出超过95%的同龄人,有非常特殊的才能。符合这样的标准的超常儿童约占人群的2.25%。
这样的天才定义侧重在智商方面的限定,但是对于孩子的情商能力却没有一个相应的描述。
情商对天才儿童的重要性
在我看来,我进行了多年的儿童情商培养。我觉得天才的定义,除了智商的标准之外,还要有情商的标准,包括自我的情绪调控的能力和对人际环境之间的情绪,情感互动的能力。
天才在个人智力的领域里面存在着突出的成绩,但是在和他人的情绪,情感的互动当中,至少要在正常的平均水平。比如能够参加集体活动,有自己的好朋友,和同伴能够进行基本的正常的交往,分享各种经验,体验和话题。
对同伴的语言也至少能够有基本的理解,兴趣范围广泛,喜欢学习新知识。对新事物特别感兴趣,有自理能力,在适当的培养下能够进行比较好的自我管理,没有刻板的行为或者是狭窄的兴趣范围。
天才儿童可能是孤独的,但是如果给他们创造一些机会,他们能够建立起很好的友谊,以及认识新的朋友。
在情商能力上,尤其是人际交往方面,在小的时候得不到提升,到了青春期的时候就会出现很多的心理问题,比如厌学或者是严重的精神心理方面的疾病。
-02-
阿斯伯格儿童真正需要的除了接纳还有什么?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对于天才的教育体系比国内相对完善一些。但是对于天才病的儿童也几乎没有相应的干预体系及体制。因为如果把这部分儿童归为自闭症的干预体系的话,就只能用传统的NBA的方式进行。
这种行为分析的方法却特别不适用于这些天才病的儿童,因此在国外,更多学校的建议,也是包容和接纳,给予更多的理解或支持,或者是在小的时候让他们进入到融合的幼儿园或者是融合的小学就读。
但是至少国内的现实告诉我们,这些天才病的儿童长大之后不可能处处会得到包容,接纳。快节奏的生活和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需要尽早地帮助他们获得需要的。所需要的人际交往的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让他们远离精神心理疾病,更好地发挥他们的天才的那个部分。
-03-
哪些途径或者方法能够帮助到天才病的孩子?
让天才病的孩子,成为真正的天才,需要来自各方面的努力,除了家长的努力之外,还要重视他们的特殊才能方面的培养,也要进行情商方面的培养,多让孩子和同伴交往。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和同伴交往时有非常多的困难,或者是经常感觉到被孤立,被嘲笑,过于喜欢独处看书,一定要重视,尽快咨询相关的专家,采取正确的办法尽早地帮助孩子。
有的天才病孩子,虽然读书很多,知识面很广,但是却存在学习上的某些困难,比如做题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遇到难题,不会跳过,书写困难,这些都是因为学习上存在一定的障碍的缘故。
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帮助,就会使得孩子在其他方面和遇到更多的困难,亲子关系也会严重的恶化。如果存在学习方面的障碍,正确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就相对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