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海英博士 | 编辑:暖暖
欢迎朋友圈分享
如需转载,请后台联系授权
- 慧心源家长课堂,正式开始 -
青少年情绪系列
▼
-01-
中学生的情绪困扰有哪些?
在我给家长们做指导的时候,他们说的最多的就是真想不明白孩子为什么不听大人的话,而且是真想不明白真弄不懂。在这种情况下,就不可能和孩子之间产生良好的沟通,所以首当其冲,我们是要明白青春期的孩子到底在想什么,他们的情绪是怎样的。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他们的心理活动已经开始接近成年人了,但是又处于一个非常不稳定的阶段,在这个时间里面,孩子会遇到很多心理上的,特别是情绪上的困扰和冲突。
第一个方面,独立意识与无法独立的焦虑。
进入青春期,孩子们的自我意识增加,他们觉得自己很行,但又无法完全摆脱父母而独立,这两者之间会产生很大的冲突,从而产生很强烈的焦虑感,有自己的想法,想做新的尝试,比如穿比较时髦成熟的服装,像大人一样用手机自己安排周末的时间等等,但这些新的尝试的想法被拒绝了之后,孩子会陷入到焦虑当中。
第二个方面,自我认同和他人评价的冲突。
孩子小的时候非常依赖于家长老师给予自己的评价,到了青春期之后,对于来自他人的评价,尤其是不好的评价,非常的反感,会急躁,发脾气,难以沟通。比如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态度进行批评的话,青春期的孩子的反应要比小学阶段那会儿反应要强烈的多了。
第三个方面,消极情绪陡增与对抗失败的焦虑。
中学阶段的孩子会面临各个方面的压力,比小学阶段要大的多。因此日常学习当中会经常遇到各种压力而产生消极的情绪、小烦恼很多,比如写不完作业的压力,频繁考试的压力,老师过于严厉的压力,同学间矛盾的压力等等,而这些小的烦恼积压在心里,又恰巧回到家后,遇到爸爸妈妈的催促,就会由小烦恼变成了大脾气。
孩子上了中学之后也就是正式进入了青春期了,父母首先要了解孩子的这种心理上的变化,同时也能够理解和接纳孩子由小朋友成长为小大人的变化。
-02-
亲子之间的沟通误区有哪些
误区一,家长认为孩子是故意和父母作对,而不是认真对待父母的要求。
进入这样的误区的话,亲子之间就会可能以武力相向;
误区二,孩子应该完全听父母的,而不是由着自己的性子。
进入这样的误区的话,家长对孩子的各种需求可能会不闻不问,那么孩子反过来,也会表现出懒得理你的表现。
误区三,孩子有任何新奇的想法,都是不务正业,应该全身心地扑在学习上。
陷入这种误区,家长就会对孩子的学习进行严密跟踪,不停地批评指正,孩子也会烦躁不已。
-03-
家长该如何与中学阶段的孩子有效地沟通?
理解孩子的情绪
理解孩子的情绪是首要的,不建立在理解基础上的沟通都是无效的,理解孩子可能会遇到的各种压力,可能会遇到的各种情绪上的烦恼。
当孩子向您吐槽,各种不满怨言的时候,也是孩子对家长比较信任的时候,家长首先要给予的是对孩子的理解,并且能够和孩子在情绪上产生共鸣。
把孩子当成成年人
当孩子表达自己的观点的时候,家长要把眼前的孩子当成一个成年人,把孩子的观点认真的听完,首先先要认可孩子的想法,孩子能够有这样的想法,要给予接纳,有自己的想法到了中学阶段是非常重要的。
和孩子沟通关于手机的使用时间
所以,当孩子表达自己的对某些事情的观点的时候,不论家长认为是对的还是错的,首先要认可孩子能够把自己的想法观点表达出来。那么接下来,家长可以把自己的担心和建议讲给孩子,和孩子共同的探讨。
对于手机使用的沟通。家长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让自己把自己观察到的孩子使用手机时间过长,已经影响睡眠和学习的情况,和孩子介绍一下。
让孩子了解,从家长的角度上来看,自己用手机的情况是如何的,往往这个时候孩子了解到了自己确实是使用手机时间过长的这样的现实之后,他对自己使用手机的行为也会有所反思。
接下来,和孩子要商量一个共同遵守的手机使用的时间,当这个时间到了的时候,就鼓励孩子把手机放在一个不影响学习写作业的地方。
不要强制纠正孩子的学习习惯
对于学习习惯和方法,家长可以给予建议,鼓励孩子调整好作息时间和学习习惯,但不要强制纠正,如果在中学阶段,家长仍要去纠正修改孩子的很多的学习习惯的话,或者是在有些写字这些小的细节上过于批评的话,那么孩子对于家长的建议或者是要求会不闻不问,甚至会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