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课堂 Parent Class

韩海英博士:孩子不爱“打招呼”,这个锅谁来背?父母教养方式对孩子人格倾向的影响

2020-03-08

撰文:海英博士  |  编辑:暖暖

欢迎朋友圈分享
如需转载,请后台联系授权
正值春节来临之际,按照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来说,很多家长会在节前节后这段时间,带着孩子去各个亲戚家串门。其中,自然少不了家长们想让孩子去跟长辈们或其他亲戚家的孩子打招呼。

有些孩子遇到这样的情况就会表现出害羞,紧张,抗拒,说话吞吞吐吐,或者一句话不说就直接跑开……这些,都会让过年带孩子走亲访友的父母们非常尴尬!会让亲戚们觉得孩子没教育,父母没尽责。

但是父母们感到很冤枉,管来管去,怎么变成这样呢?
实际上,孩子出现这样的行为表现有其背后的心理因素。除了与孩子的性格有一定的关系之外,更有着
深层次的父母养育方式不恰当的问题,这是我们今天要讲的主题——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孩子人格形成的会造成哪些影响。

- 慧心源家长课堂正式开始 -
儿童心理系列
-01-
在学术上,父母教养方式都有哪些类型?

60e5b8b5ly4gc67rkuo88j20u00k074v.jpg

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最密切的环境,父母和主要照料者的对孩子的人格发展有重要作用,他们通过自己的言行、情绪状态、态度等方式对孩子的心理状态的各个方面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孩子自我概念的形成,可能产生积极的作用,也可能产生消极的作用。


从学术上来讲,父母养育方式指的是什么?






父母养育方式( Parenting Style),也叫抚养方式、教养方式,它是指父母在对子女抚养和教育的日常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行为模式以及他们的行为倾向。






根据鲍姆令德( Baumrind,1967),麦考贝等人的研究将家庭教养方式主要有四种类型,分别为: 权威型(民主型)、专制型、溺爱型和疏忽型。


权威型父母的养育方式

他们主要是以引导代替控制,但不是一味地迁就,而是对孩子提出合理的要求和期望,但是对于孩子的不恰当行为、要求等会进行适当的限制,并为子女设定适合的目标。

u=1066964178,1434788072&fm=26&gp=0[1].jpg

对孩子的成长给与足够的关注和爱,但并不是事无巨细地关注,能够给孩子诉说的机会,鼓励孩子参加家庭决策。


对孩子的约束上会以父母子女间的理解、商量、探讨为前提,虽然有民主的成分,但是又不失父母的权威感。





权威型父母的养育方式是最有助于孩子的成长,建立自信,但是对父母的本身的心理力量和情商能力要求很高,有时候孩子成长的效果不会像专制型的教养方式那么快速高效,但从长远的效果来看是比较好的。


专制型父母的养育方式

这种类型的父母更注重的是自己的掌控感和孩子的顺从行为,他们注重父母自身的专制形象,而孩子必须绝对服从父母的要求的。


他们对孩子严格要求缺少温度和灵活变通,通常会用较为绝对的标准去约束孩子的行为,如“见到大人一定要打招呼,否则就不是好孩子”。


要求孩子对父母要必须无条件的顺从,不赞同父母与孩子间要相互沟通,很少表扬孩子,会给孩子讲很多道理。而在一些规则方面从不妥协,一是一,二是二。因此,这种教养方式常常忽视了孩子的想法且压抑了孩子独立性的发展





溺爱型父母的养育方式

这种类型的养育方式与专制型的正好相反,父母对孩子给予积极肯定的情感关注很多,常对儿童的要求妥协,很少约束,较少通过权威的方式制止孩子的不适当的行为,对孩子的行为缺乏规范要求。


一方面给了孩子足够的空间让他们行动的自由,物质上给予满足,但是在孩子违反要求时采取缺乏严厉的方式进行纠正。


在这种养育方式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以自我为中心比较强烈,在延迟满足的能力不足,克制不了各种行为上的冲动以及没有责任感,内心自卑,攻击性的倾向明显。






疏忽型父母的养育方式

这种类型的养育方式是缺乏情感互动交流和情感上的积极关注的,父母对孩子关注较少,对子女的需求回应较少。亲子间交往很少,很少履行作为父母应尽的义务。


在这种父母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儿童常表现为情绪不稳定,很难集中精神,内心经常有种被抛弃的感觉,会极力吸引别人的关注,控制力较弱,容易产生孩子在青少年期逃学甚至吸毒的严重后果。





从以上几种分型来看,权威型的养育方式更适合孩子形成健康的人格倾向,而其他几种类型则会不同程度地造成孩子的人格方面的不足和缺陷。


-02-
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人格倾向的相关研究

60e5b8b5ly4gckc0tjv81j20rs0ijwiu.jpg


在一项关于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人格倾向相关研究中,研究者使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C)和艾森克人格问卷(儿童版)对400名四到六年级的儿童及其家长进行了详细调查。


分别从11个纬度上检验了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人格的内外倾向性、神经质、精神质、掩饰性的相关程度。


最终的研究数据表明,在“父亲情感温暖、理解”,“母亲情感温暖、理解”,“父亲惩罚、严厉”,“母亲过度干涉、过度保护”,等指标上的得分与年级上有显著相关。



研究说明:

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
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多
越来越需要父母的理解


然而,有的家长处于对子女的过度忧虑,经常对于子女过度保护,过度干涉,甚至采用惩罚的方式,把父母的焦虑变向传导给孩子,使子女也逐渐产生焦虑、敌对或恐惧等负性情绪,变得独立性差、自卑、社交能力差以及适应能力差。这也在一定的层面说明了孩子出现不打招呼行为的原因。


研究还发现儿童的“精神质”和“神经质”与父母的惩罚、干涉、拒绝呈显著正相关


这就说明父母对于孩子的干涉越多,给予过多的惩罚与拒绝,孩子往往越表现为性格孤僻,不关心他人,人际交往障碍,固执、有攻击性;同时还会有焦虑、紧张、担忧、忧虑过多等情绪,遇到刺激,易有强烈的情绪反应,甚至可能出现不够理智的行为。


纵观整项研究,我们可以知道,父母平时如果采取对孩子过多干涉,惩罚与拒绝的教养方式,很容易让孩子形成孤僻的性格或者容易紧张、忧虑的性格,进而出现父母观察到的孩子“不爱打招呼”、“见人就躲”的情况。


-03-
在教养方式上,父母应该如何去做?

85.jpg

孩子之所以会有不愿意打招呼,是专制的强势的家庭养育方式有一定原因的,强化了孩子孩子、逃避的行为模式,而紧张恐惧的情绪也会在见人打招呼这个情境下是非常明显的。


因此,在家庭养育方式上,要尽量像权威型的养育方式靠近,在一些情况下给孩子一些自由,也能够尊重孩子在某些场合下的选择,尽管这并不是父母所期望的。


见人不打招呼的孩子内心里其实很紧张矛盾纠结,他们其实很想像父母要求的那样自如地打招呼,但是由于强烈地恐惧感,也包括来自家长的催促和压力过大而产生抵触情绪反而表现出拒绝打招呼。

作为权威型的方式,就会采取先鼓励再接纳的方式,也就是先劝说一两次要打招呼,如果打招呼了就认可表扬孩子,如果没打招呼也接纳孩子的这种行为,不再强制孩子。

在平时的生活中要对孩子多一些认可,少一些强制和惩罚和批评。孩子自信了,就会放松自然地打招呼了。

感谢家长朋友对慧心源快乐情商学院的持续关注。情商是一种能力,需要学习。慧心源和大家一起在孩子情商培养的道路上共同前行。



电话:010-53382777



欢迎拨打儿童青少年心理热线:
010-53382777
  • 首页

版权所有 © 2008-2024 北京慧心源儿童心理咨询与干预中心

心理医生韩海英博士心理专家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