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课堂 Parent Class

海英博士:再谈自闭儿童:别人轻而易举就能体会的情感,他没有接收到。

2018-12-21

家长们有时候会感到很奇怪

为何自己家的孩子对别人说的话没反应……

别的孩子说:

“你太丑啦”

“你太笨了”

孩子没反应
老师说:
“这个是不对的”
“你必须改正这些错误了”
孩子还是没反应




- 慧心源家长课堂,正式开始 -

儿童自闭症系列

-01-

共情 | 同理心

不能体会情绪的TA


共情(Empathy)指对他人情绪感同身受的能力,是心理学当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是一种能力,也叫同理心,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自然获得的。


这种共情、理解他人情绪的能力大概在2岁之后开始出现,是维系和谐的人际交往所必须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一般是自然习得的,不需要后天培养或者刻意的去教孩子,但是,对于自闭症谱系的孩子来说,这种能力则需要后天去培养。


共情在日常人际交往中随处可见,表现为:

别人说一件开心的事情,他也会觉得开心;

很容易能够感受到别人的难过情绪或者表情,并且进行询问;

当学校的老师因为孩子的调皮而生气的时候,他也会感到害怕,从而收敛调皮的行为。

也就是说,不仅能够感同身受,行为上也能做出适当的反应。


但自闭谱系的孩子在受到老师的批评之后,会觉得很疑惑或者是很蒙圈,不知道老师为什么批评自己。他并不认为自己有哪些不当的行为,有的孩子完全理解不了老师的发脾气、批评或惩罚行为。普通的孩子在遇到此类情况的时候,他会知道自己的行为需要收敛了,停止调皮的行为。


很多的心理学家在对共情能力进行研究之后,对概念进行了补充和完善。其中比较著名的,且被沿用至今的就是巴隆教授对此概念进行了修正和完善。西蒙·巴隆-科恩是剑桥大学精神病学与实验心理学系教授,自闭症研究中心主任,自闭症领域最有影响力的专家之一。


在巴隆教授所完善的共情理论当中,他认为共情是一种动力,一种动机,一种能量,是行为产生的一种动力。


巴隆教授认为,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可以把共情能力定义为鉴别他人情绪和感受的能力,并且能做出适当的情绪反应。包含认知的处理和情绪情感的反应两部分。


如果一个人共情能力发展的好,他就会通过共情预测他人的行为,共享他人的感受。共情能力完好的个体,他不是被动的观察者,而是观察的主动发起者。


比如,在幼儿园里,一个小朋友被身边小朋友的哭泣声所吸引,他会主动的去安慰,拍拍小朋友的背,说一些不要难过等等这类安慰的话语,就像在他难过的时候父母安慰他一样。

通过观察、进行判断的同时,身体上也会有类似的情绪感受,也就是产生了和他人一致或者是相似的情绪。对于别人的遭遇产生关心同情或者是产生和他人相似的情绪反应,这是普通孩子在成长过程当中非常自然的就能获得的能力,而自闭症谱系的孩子相对来说比较缺乏这种能力。


-02-

儿童共情能力的缺失表现及原因


“与众不同”的TA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当中,细心地家长会发现自闭谱系的孩子在情感发育(心智发育)某些细节上跟其他孩子有些不同,甚至是落后。


早在婴儿时期,自闭谱系的儿童就会表现出回避他人的目光接触,对家人的呼唤、语言等行为缺少兴趣,很少有反应,与父母的情感联系也较少,几乎不会表现出期待被父母拥抱,或者在被抱起时身体变得僵硬,似乎比较冷漠,不愿与人贴近,不会观察和模仿他人的简单动作。


进入幼儿时期之后,自闭谱系的孩子仍然会回避目光接触,叫他的名字常常不理,对主耍抚养者不会产生依恋情感,也就是对父母,尤其是对母亲不会特别,母亲在不在身边都一样。


在孩子五岁之前这些表现最为明显,他们在家里不会跟随父母,当父母返回的时候也不会主动的去迎接。当他们不舒服或者是跌倒的时候,也不会试图寻求父母的安慰,不会哭闹。当父母拥抱的时候,也不会伸手或抬起身体做出预备的动作。


但是这些反应对于普通的孩子来说是非常正常的。当普通的孩子看到陌生人的面孔的时候,他们会哭闹或者能够看出来他们害怕。但是对于谱系的孩子来说,他们对陌生人缺少相应的恐惧。


同时,由于在与同龄的孩子交往的过程当中缺乏技巧,自闭谱系的孩子不会通过目光或声音引起他人对他所指事物的注意。例如,他想拿某样东西的时候,或者是看到某些特别感兴趣的东西的时候,他会直接拉着大人的手去触摸这个物品,而不是用语言呼唤大人,并且指向感兴趣的那个玩具。


自闭谱系孩子在共同注意方面是缺失的,不会和别人分享快乐,也不会寻求安慰,不会对他人的身体不适或不愉快表示安慰和关心。



什么原因导致TA与众不同?


除了遗传方面的原因,从心理的成长过程来看,自闭谱系孩子共情能力的缺失或沉默,是导致他们社交障碍和沟通障碍的原因之一。


在发病机制的心理学研究当中,巴隆教授于1985年就提出了一个叫“心盲”的理论。这是从心理学理论中发展出來的针对自闭症的理论。


他认为,自闭谱系孩子共情能力的缺失,也就是“心盲”,是影响孩子进行同伴交往,缺少言语和非言语的交流及想象的主要原因。并且,由于想象力的缺乏,从而导致孩子在面孔识别上和面孔情绪的加工上都出现困难。


TA很少看别人的眼神


目光接触异常,联合注意困难,情绪反应困难,面孔信息注意与理解困难。自闭谱系的孩子,无论在沟通交流还是社会交往上都需要参照他人的心理状态。他不会去考虑语言或非语言的心理背景,也体会不到别人说话的言外之意,所以他对别人的意图很难做出适当的反应。


他对情绪、表情的自动模仿和感知的能力也是比较弱的。研究发现,自闭谱系的孩子对面孔的注视时间是偏少的,对眼睛嘴部的注视时间也较低,对高兴的表情注意比较多,对恐惧、悲伤等消极情绪的表情注意比较少。这就是为什么谱系的孩子放学回家之后很少能说出自己不开心的事情,偶尔会说一些别的小朋友所发生的比较明显的搞笑的事情。


对于自闭谱系的孩子来说,在自然的社会交往的场景当中,眼睛所传递的信息刺激并不强烈,并不会引起他们明显的关注,而嘴巴、身体、物体则相对明显一些,这就非常影响他们对别人情绪状态的反应。




也就是说,他们非常缺乏和别人之间的眼神交流,这也是孩子缺失对事物的整体性观察和理解的原因


普通孩子不仅在交流的时候会看别人的眼睛,还会通过别人的整体面部表情来进行判断,同时自己也会有相应的情绪上的感受。但是,自闭谱系的孩子只会关注细节,只关注某些特定点,即使看别人的面孔,也只是注视别人的某一个部位,比如说额头,嘴形等。由于缺少整体的观察,很难做出正确的判断。


-03-

如何帮助到孩子?


TA需要专业的情商培养


共情能力的培养,是自闭谱系孩子情商培养的重点之一,然而这种能力并不像学习书本知识那样,一是一,二是二,或者是通过认字,背概念就能理解获得,更多的是通过心理学的技术和体验式的教学来帮助孩子潜移默化的改变某些行为上的缺失或者不当,提升孩子对自我情绪和他人情绪的感受能力。


共情能力的训练是情商训练的重点之一。


首先就是提升孩子的情绪情感的表达能力。例如阿斯伯格儿童,虽然在语言形式上和其他孩子基本上是相同的,但是在表达自己情绪和意愿上存在非常大的困难。


有的家长会发现孩子从小到大无欲无求,非常听话,不哭不闹,没什么特别想要的玩具。但是到了青春期,孩子的这种表达困难就会给他的人际交往和适应环境造成非常严重的阻碍,直接影响到孩子与他人的情感交流,感觉交不到好朋友,在班级里非常的孤独。


他们的自我评价是非常低的,会过于在意别人怎么看待他,老师怎么看待他。因此在谱系孩子的情商训练当中,情绪表达以及倾听的能力非常重要






欢迎拨打儿童青少年心理热线:
010-53382777
  • 首页

版权所有 © 2008-2024 北京慧心源儿童心理咨询与干预中心

心理医生韩海英博士心理专家团队